自去年以来,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多个“十三五”规划。这些规划明确 了“十三五”期间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方向。以下,为大家梳理一下关乎生物医药领域的几大“十三五”规划。
1、《“十三五”国家科技创新规划》
2016年8月8日,国务院正式印发了《“十三五”国家科技创新规划》。《规划》共提及“医药”一词近20次,涉及了基因编辑、免疫治疗、干细胞等多个热门领域。《规划》指出,要加速推进我国由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转变,重点部署前沿共性生物技术、新型生物医药、再生医学等引领性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应用发展,提高生物技术原创水平。
2、 《“十三五”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》
2016年12月19日,国务院正式印发了《“十三五”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》。该《规划》再次明确了对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视,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制造、生物、绿色低碳、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。
3、《“十三五”生物产业发展规划》
2017年1月12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《“十三五”生物产业发展规划》。这一为“生物产业”量身定制的规划再次明确了对基因检测、细胞治疗、免疫治疗、基因编辑、产前筛查等领域的支持。
《规划》在发展目标中提到,要实现基因检测能力(含孕前、产前、新生儿)覆盖出生人口 50% 以上。同时,到2020年,生物产业规模要达到8-10万亿元。
4、《“十三五”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》
另一个为生物医药产业量身定制的《“十三五”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》于上个月发布。除了基因编辑、免疫疗法、基因检测等热门领域,微生物组、人工智能等方向也该《规划》“点名了”。
《规划》在“形势与需求”部分提到,伴随基础研究的蓬勃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,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,一直保持着年均20%左右的增速,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,并形成了一批如上海张江、天津滨海、泰州医药城、本溪药都、武汉光谷、苏州生物纳米园等有代表性的专业化高新技术园区,以及以长三角地区、环渤海地区、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。
《规划》在“发展目标”中提出,要提升生物技术原创性水平、打造生物技术创新平台、强化生物技术产业化。其中,“强化生物技术产业化”目标指出,要加快生物技术专业化高新园区建设,打造10-20个产值过100亿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及5-10 个产值过100亿的生物制造专业园区。
5、《“十三五”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》
6月6日,根据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官微消息,科技部、国家卫生计生委、体育总局、食品药品监管总局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、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六部委联合印发了《“十三五”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》发文提出“加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、免疫治疗、基因治疗、细胞治疗等关键技术研究,加快生物治疗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,创新治疗技术,提高临床救治水平。”
&nbsnbsp;